
赵屯小学前身是
创办于1868年的屯溪义塾
历经几代人
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与创新
赵屯小学已经成为一所
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
巍巍学府,世纪承传
厚重的历史,璀璨的文化
小屯小学以她那独特迷人的人文情怀
吸引着莘莘学子
话不多说 一条时间轴
带你了解赵屯小学的建校历史
1868 赵屯小学前身屯溪义塾,由邑侯陈其元等捐资,创办于清同治七年(1868年),校址在赵屯桥南街文昌阁(现赵江滩路420号)
1912 民国元年迁至镇北圣塘浜北岸,改名为屯溪初等小学堂,首任校长刘清藩,设4个年级,学生35人。授国文、修身、算术等主课,校训为“勤朴”。
1928 民国17年设赵屯桥中心小学。
1950 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管学校,贯彻“学校向工农开门,教育为生产服务”的方针,教育事业迅速发展。
1980-1983 中心校先后新建教学大楼两幢,19间教室,全校有16个教学班,学生564人,教职工40人。
1988 学校率先进行“五、四”分段的学制课程教材综合改革。
1989 国家教委、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赵屯乡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,小学确立“改革课程学制,提高基础素质”的子课题实验研究。
1992~1997 学校参加由吕型伟主持的国家教育科研项目《面向21世纪农村中小学教育模式的实验与研究》的研究,学校被确定为上海市一期课改的县级试点学校。
1999 政府筹资在赵中北路东侧建造新赵屯中心小学,期间各村校完成撤并,中心校23个教学班,学生944人,教职工85人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于当年8月8日为学校亲笔题词“腾飞”。
2010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加入生源剧增,学校分成南、北两个校区(南校区为原赵屯中学校舍)。
2016-2020 随着课改深入,学校坚持“以人为本,协调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小主人教育”为特色抓手,改革管理机构,完善各类机制,打造百年老校“勤朴”校园精神,让学校再次“腾飞”。
2021至今 基于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实际,学校坚持“优课程·育品牌·促质量”的工作思路,以课程建设为核心,以队伍建设为抓手,以特色培育为重点,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。
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起坚持教育改革,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:
1980至1987,主要是学科单项改革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1980年提出在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的历史任务,1982年提出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。学校进行学科单项改革,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制度上进行改革。
1988至1997,主要是学校的综合改革,以学制、课程、教材为切入口中,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。1988年学校率先进行“五、四”分段的学制课程教材综合改革。1989年5月国家教委、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赵屯乡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,小学确立“改革课程学制,提高基础素质”的子课题实验研究。